简介

她的4.3亿年:世界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月海(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即使是在临冬海海冰当中,也不乏生命的存在。在冰晶之间的微小盐水水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动物、扁虫,还有最重要的,叫做硅藻的显微植物,都在那里过冬。

硅藻是褐色的,当它们大量出现时,冰的底部会因而改变颜色。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光线等级非常低的情况下也能生长,因此甚至早在冬末初春之时,硅藻就可以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盛产期。利用来自水中的营养,硅藻可以非常迅速地繁殖,以至于海冰的下面都被它们所覆盖,阻挡了所有光线的渗透,使下面的海水变得一片漆黑。在整个冬天,是硅藻使生活在海冰中之盐水水道的无脊椎动物得以存活。等太阳重返此地整个生态系统便开始活跃起来。随着冰雪消融,海冰藻类在浮冰边缘的水域中也开始繁荣滋长。因此,硅藻对于南大洋的生产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它们明显延长了生物的生长期限。

▲锯齿海豹

利用海冰作为休息和繁殖的平台。它们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海,估计总数在3000万左右。

▲帽贝

在临冬海很常见,但是这些动物很小心,以防止被冰冻致死。夏天的时候,它们慢慢爬上浅水区域摄食生长快速的藻类。冬天,就迁移到海冰之下,躲在裂缝和悬突等安全的地方。然后,它们把自己包在防冻的黏液中,以避免身体的组织被冻僵同样。

就整体而言,南大洋的海底群落比北极的要丰富得多。北极的动物和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动物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南极的动物就属于地方性的,因为该大陆已经与外界隔离很久了。

在冰层下面的安全所在,生产能力或许不是很高,但是动物的种类却很丰富多样,数量也很多。海星、纽虫、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在海底觅食。在这之下是以软珊瑚、水螅和海葵为主的地带,再往更深的地方则有海绵有些可能已经生活了好几个世纪之久了。

▲磷虾

临冬海食物网的基础。夏天,磷虾会形成巨大的群体,把大片大片的海面都染成红色。南大洋有1~5亿吨之间。

当海冰在温暖的气候下完全消失的时候,磷虾聚集成庞大的群体,其宽度可达好几千米。这些磷虾群似乎有一个每日的活动模式,白天时停留在深海,这样被在表层潜水的鸟类捕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晚上再上升到水面。尽管有这些对抗捕食动物的策略,但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还是有很多遭到捕食。

▲银鱼

防冻剂生产者。透明,不注意看像行走的半透明器官。看上去颜色惨白的银鱼,更演化出其他适合在氧气丰富的寒冷环境下生活的特征。极地海水中富含养分,即便没有红细胞银鱼血液中也有足够的氧。由于没有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能携带氧气的色素),因此它们的血液是半透明的,而鳃是白色的——典型的鱼鳃是深红色。结果,它们血液中的含氧量只有其他临冬海鱼类的10%。为了补偿这个缺陷,它们的血容量较高,心脏也是一般鱼的两倍大,而且跳动得比较快。即令如此,它们的新陈代谢率仍比所有其他临冬海鱼类都低,尤其是在休息不动的时候。因此,银鱼以及其他临冬海鱼类都不是快速游泳者,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们也许甚至还可以被形容为迟钝。

▲企鹅

企鹅非常能适应寒冷的生活,无论在水下还是冰上,它们的羽毛和皮肤下面的一层脂肪都具有隔绝寒冷的作用。它们的羽毛短而扁平,像屋顶的瓦片一样互相叠覆,可将空气隔绝在下面柔软的线毛里。此外还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可以确保防水和防风。

在陆地上显得矮胖笨拙的企,到了水下就变成了小型□□,它们用鳍状肢推进,用腿和短尾巴当舵。在水面游泳时,为了保持速度,它们像海豚一样摆动身体,边游泳边呼吸,并由减少摩擦来获得额外优势——每次浮上水面,身体便会包上一层气泡,使它们更容易在水中滑行。

由于临冬海没有陆生捕食动物,因而企鹅没有飞行能力也能生存。假如临冬海也有相当于北极熊,甚至野狼之类的动物,那么不会飞就不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了。但没有了这种威胁,企便能无忧无虑地在海岸上栖息。

▲有暖气的巢穴——火山

临冬海/马太冰城企鹅所面对的生存因境之一,就是要找到无冰无雪的地面作为营巢的地点。以为夏天很短暂,这些鸟必须趁海洋尚未结冰、磷虾还很丰富的时候,求偶、□□、产卵、孵蛋以及喂养成长中的维鸟。此外,在冬天来临之前,这些维鸟本身还需要时间达到羽翼丰满和自食其力。

大量企鹅在临冬海半岛上繁殖。

▲皇企鹅

皇企鹅身高超过1米,体重在30至40千克之间,是最令人难忘的鸟类。然而使它们赢得尊敬的,并不只是身材的大小;它们是唯一在临冬海过冬的鸟类。当秋天海洋开始冻结时,所有其他鸟类在完成了当年的繁殖工作以后,便向北迁移以躲避冬天。然而,皇企鹅却逆潮流而动,向南进发,一旦冰坚固到足以承受它们的重量时,便从海里浮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她的4.3亿年:世界观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她的4.3亿年:世界观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