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娘娘带你混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声东击西(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蒋焘见到东面城墙防守严密,便让部众停下来休息。

然后命令先锋营和他绕道西门进攻,而黑虎则留在东面准备佯攻!

很简单却也很实用的一招,声东击西。

蒋焘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一是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二是仗着先锋营勇猛。

作为偷袭的小股部队,蒋焘有绝对的信心拿下西城门,直接攻进吴县县衙。

时间就这样在黑夜中慢慢流逝。

蔡䓃在得到守城将士回报后,得知有一股敌人在城东出现,但是只是休整,并没有发起进攻。

他的内心顿时松了口气,看来这群黄巾军是怕了。看到城墙上守卫森严,他们胆怯了!

这是个好兆头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他们一磨蹭,这士气低落,攻城绝对没有胜算。

反而自己这一方的守城胜率将会大大增加。

蔡䓃内心虽喜,但是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反而与县丞与县尉商议起来。

县丞名叫周时阳,是县令父亲羊续的门徒,之前跟随羊续围剿过黄巾军,见多识广,因此腹中颇有计算。

“老大人,这群黄巾贼匪在此修整无非是两手准备。要么修整好攻城,要么修整好撤退。”

“要是撤退,我们到无需多虑。但是若是攻城,我们也还需积极应对。按照以往的惯例,黄巾军攻城,最爱里应外合,其次是声东击西。”

“此次县令负伤,黄巾贼子料定我城中混乱,很有可能派精兵偷袭,攻破一处城门,这样一来,吴县县城将无险可守,百姓定遭荼毒!”

“哦!黄巾贼子,如此狡猾,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蔡䓃见周时阳说的头头是道,便也十分认同。

“应对之策倒是简单!以不变应万变!”周时阳摸了摸山羊胡子,笑着说道。

“以不变应万变?此话怎讲?”蔡䓃不解。

“不变之意是吊一只精干队伍于城中候命,而四处城墙留下少量人看守就行,等到黄巾军真正攻城之时,便可以知道哪个方向是主攻方向,我们再派这支队伍快速支援就行了。”

“嗯,言之有理!那具体该如何安排!”蔡䓃点点头。

“以我之见,四面城墙每面留守100人,剩下的便成为预备队,由县尉带领候命,等到哪面城墙告急,我们就支援哪面城墙!”

“那如何知道敌人的正真主攻方向,由谁判定呢?”蔡䓃终于想到了要点。

“哈哈!自然是再下!老大人只管坐镇中军,我们定然确保吴县无忧!”周时阳站起身向蔡䓃拱了拱手。

“哈哈,如此安排,你可就身处险境!”

“老大人放心,城墙之上,那黄巾则贼子也上不来。再说,我和县尉都是四品聚气境的武师,寻常人等可伤不了我们!”

“嗯,那吴县就拜托二位了!”蔡䓃摸了摸花白的胡须。

周时阳和县尉便起身告辞。

待二人走后,蔡䓃才缓缓坐下,这二人虽然是他好友羊续的门下,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手下。

她女婿羊道让他主持吴县大局,不过是让他混一份功劳,他之前做的这些事已经足够了,等真正开战后,他反倒做不了什么事,只能在县衙等待。

这县丞周时阳和县尉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主动请缨,把战事的指挥权都揽了下来,防止蔡䓃临阵瞎指挥,到时候可不是死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了,那可是关乎全成老百姓的安危!

当城中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时,城外准备偷袭的蒋焘等人已经来到了西城门不远处。

这群老油条一个个都参加过战斗,纪律严明,走起路来几乎不会发出声音。

因此他们到达西城门之时,城墙上的守军毫无察觉,依旧警惕地来回走动巡查!

蒋焘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叫人往南走,绕道南城门发信号,让黑虎带领黄巾军大部队在东面发起佯攻。

一炷香之后,一三道火光隐约亮起,几乎同一时间黑虎就看到了信号。

于是他便下令点燃火把,下令攻城。

此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月亮被乌云遮蔽,西北风已然刮起,真是月黑风高杀人夜!

一条条火龙散开成了一片火光闪耀的星海,在城墙前的黑幕上铺开。

城上的守军立刻发觉了敌军的行动,立刻发出了警报。

在城墙上巡视的周时阳立刻就感到了东城墙上!

“敌军有多少人?”周时阳一上城墙立刻询问守卫的队长!

“回稟大人!目测火把的数量在一千五百左右!”队长慌张的回答!

为什区区八百人的黄巾军的队伍,看上去有一千五呢?因为黑虎下令每个人打两支火把,以虚张声势,吸引目光,为蒋焘争取机会!

“这么多?”县丞周时阳扶在城垛上向外望去,一片星星点点的火光正铺天盖地而来!

“东城墙还有多少人?”

“108个!”

“糟了!赶快去其他城墙求援,让他们每个城墙调五十个人过来!”周时阳知道,这区区一百人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但是此时还不是调动县尉带领的四百人的时候。

“是!”手下传令官立刻前去传令。

“弓箭手准备!瞄准最前面的火把!”周时阳看到敌军冲到城池下五六十步的样子,便大喊道。

“放!!”片刻之后,周时阳发出了命令,四五十只长弓发出了声响。

砰!砰!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娘娘带你混三国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娘娘带你混三国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