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金风玉露(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嬴政迟疑片刻,“嬴政不知,请先生直言。”

“商君重法,为秦国立下国策,五任秦王皆以秦法治国。只要法不变,即使主君有变,亦可保社稷永固。”韩非之声虽不大,却字字铿锵,直叩进嬴政心中。

见嬴政面上忽显恍然大悟的神色,韩非又轻轻笑了一声:“所以,只要王上的继任者依旧遵秦律而行,秦国便绝不会有差。否则,就算王上日日对扶苏公子耳提面命,也毫无意义。”

一语既毕,嬴政静默沉思。他望着韩非嘴角处那一抹尚未彻底消散的隐隐笑意,忽然又睁大了眼睛:“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寡人必当谨记于心。寡人曾拜读先生大作,记得先生说过,治国者需将法、术、势三者合为一体。如今,先生又让寡人奉法为尊,寡人糊涂,法、术、势到底该以何为重?”

嬴政向前倾着身子,似乎整个人都要凑过来,琥珀色的双眸里闪动着期待的光芒。那光芒过于耀眼,却又真诚无比,令韩非不得不动容着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法者,国之权衡;术者,人君驭臣之计;势者,乃为威权。法之本身并无权威,写在简牍上、或刻于钟鼎上,只不过都是文字而已,赖何可以使天下悉数遵从之?当然是君主之威。君主制法、而后推行于天下,所以,尚法必先尊君。冠虽贱,头必戴之;屡虽贵,足必履之;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但君主高高在上,常不知臣下心中所想。人之本性乃趋利避害,人臣亦不例外。害己利国之事他们不会乐意去做,所以臣子之利难免与国君之利相悖。君主要树立律法权威,就必须要控制威权、驭臣于下,使其不敢欺瞒于上,一切皆以君主之意为准。人君掌握术、势,皆是为了维护法之威严。法术势三者兼重,却要以法为本,以术势为辅,绝不可舍本逐末,颠倒轻重。”

韩非的话音刚落,嬴政便忍不住抚掌赞叹:“法为本,术势为末,无法则国乱,无术势则法无威,寡人记下了。”

说到这里,他又稍稍顿了一下,继而压低了声音:“若是……寡人可将华夏一统,该用什么来统御天下?”

韩非一愣,疑惑地反问道:“自然还要以法治天下。王上何来这一疑问?”

嬴政收起笑意,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六国若灭,难免人心不服。我秦人早已懂法、守法,然六国却以礼来教化于人,并未形成奉法为尊的习惯。寡人是怕用法过急,无法稳定人心……”

“原来如此。”韩非闻言,立刻便洞察出嬴政的隐忧,“王上其实是想问,待天下一统,到底是该用礼来教化六国遗民,还是该用律法来约束他们。”

“正是!”嬴政连连点头,“请先生赐教!”

韩非凝神想了想,复又缓缓开口:“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所以单凭仁义之礼不能治天下。好利恶害乃是人之本性,人既懂得趋利避害,则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禁令可立,则天下可治。王上志在天下,待六国一定,这些遗族们最担心的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能否被秦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法为国之权衡,明令著于官府,公开、统一、赏罚明确、一视同仁。比起虚无缥缈的仁义教化,成文定律才更能让六国遗民安心。王上要稳定人心,就该知道人心最怕的是什么。六国若被秦国所灭,六国之人最怕被不公平对待。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能比‘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的律法更能安稳人心?”

嬴政紧紧抿着嘴唇,认真将这些话听入耳中,一边颔首一边感慨:“看来,寡人若要得天下,就必须一手秦剑,一手秦律了。”

韩非缓了一口气,轻轻扬起下颌:“明君以明法、责实而治天下。除此以外,别无良策。”

嬴政若有所思地眯起眼睛,良久不语。韩非也不再多言,只挺直了腰身垂首望着地面,似是想着什么心事。

过了半天,嬴政才回过神来,见韩非一副默不作声的模样,忍不住自嘲地笑了一声:“瞧瞧寡人,真是失礼!让先生口干舌燥说了半天,竟连杯水都没有!”

说完,他又唤了下人进来,送上两盏热茶。

韩非盯着那冒着热气的茶盏,神思却依旧没能收回来。他幽幽地长叹一息,竟似自言自语一般苦笑:“灭了六国,韩国何存?”

韩非声音极低,却被嬴政一字不漏地听在耳中。

原本漾在脸上的笑意不自觉地僵了一下,嬴政却很快遮掩过去,只当自己没有听见。他举起杯盏,朝韩非遥一相谢:“先生倾囊相授,知无不言,寡人甚为感动。此处无酒,寡人便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韩非这才惊觉自己失言,他有些慌乱,一抬头却见嬴政仍旧和颜悦色地看着自己。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方要举杯却手中一滑,将杯盏打翻在地。

喜欢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