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印象宜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我的南正街(16)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我的南正街(16)

十六、南正街印象之四

我们在阅读宜昌百年历史的时候,会惊讶的发现,在宜昌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事件与那条南正街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关系。

1860年,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大雨两昼夜,江水自大南门、文昌门(小南门)、中水门、镇川门入城;二十九,大雨不止,水位高达58。32米,流量92500立方米秒。六月初五水退。1868年,位于镇川门下侧的镇江阁,内设粮食行公所,成为宜昌河米行业集会、交易中心。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宜昌辟为通商口岸,是年,沿江一带码头附近已有堆栈业8家。1884年,同永公税号设立于白衣庵街(南正上街)。1891年8月17日,宜昌西坝居民中元节祭祖焚纸钱不慎引起火灾。燃烧到江边,焚烧的木船顺江流至镇川门,使北岸闹市也引起燃烧,受灾上千户,有数十人被烧死。

1895年,拔贡王步点在南正街开办九字学堂,是宜昌最早的私人办新式小学,民国建立后,改为私立九字学校。1900年,宜昌乐善堂由东湖县士绅曹启荣、吴耀椿等人筹建,堂址设于汉景帝庙内,1916年在南正后街购地建新堂。1907年,李开荣在汉阳学习翻砂工艺归来,在宜昌南门外开办本府最早的一家私营机械制造厂。1911年10月18日,宜昌反正。夜间,东门廖家台起火,发出起义信号,荆宜施道和宜昌知府宣布投诚,宜昌反正成功,成为响应辛亥革命最早的城市。

那样的历史笔者没有看见过,只有从那些发黄的文史资料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只能从全市仅存的、那些即将消失的新民街1号、南正下街7号、璞宝街45号那三栋明清花楼商铺的古建筑去想像,可是算起来,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我也曾经与南正街有过半生缘,所以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所熟悉的。所谓的人文精神、历史传承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正如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性格一样,每一个城市也各有各的性格。武汉三镇有户部巷的小吃和黄鹤楼的豪迈,有大城市的喧闹和平民化,宜昌有葛洲坝的伟大和南正街的古老,就有小城市的安静和韵味。就和宜昌人的性格差不多,生活的不紧不慢,不仅有包容也有惰性,和四川人差不多,男女老少都打牌,而且还带彩,不思上进,而且还自以为是,所以有一则关于磨基山的风水传说都说,宜昌人无才无财,钱都被外地人赚去了,情况的确就是如此。

不过,和宜昌男人喜欢待在家里,赖着不出去、而且也心安理得不同,宜昌的女人却会勇敢地走出去,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比宜昌男人更有勇气、更有技巧、更有韧性的性格。于是南下的打工妹、东进的女白领、西去的垦荒人都有她们矫健的身影;于是,只有到了春节团年和黄金周放假,才能在街头巷尾看见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女人,而平时的时候,请恕我直言,徜徉在街头的不过就是二三流的女流之辈,没什么回头率这也是事实。

喜欢印象宜昌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印象宜昌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