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印象宜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我的南正街(9)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我的南正街(9)

九、大南门之二

因为大南门一头连着城内的南正下街、一头连着城外的南正后街,一头又连着黄金水道长江,而江南对岸则是通往鄂西和川渝的陆上通道。在没有修建长江大桥的那些日子里,宜昌人口里说的,从大南门“下河“十之**都是“过河“;而“从大南门下河“这句宜昌口语,就是一句指路语。有人回忆,1938年抗战期间,老舍先生与文艺界的人士从武汉途经宜昌去恩施,唯恐记不住,还把这句地道的宜昌话写进了他随身所带的笔记本里。就是到了现在,那个曾经辉煌过的轮渡公司早就被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公交公司合并了,大南门渡口依然保留着开往卷桥河、十里红的定时航线。

因为除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宜昌还有一条通往鄂西山区的陆路古道。

这条陆路古道的路线是从宜昌老城区长江对岸的点军出发,沿着桥边河一路西上到土城,然后翻过赤土垭**丹水边的高家堰;再沿着丹水逆流而上到贺家坪。过了堡垭就是榔坪河,沿着榔坪河西下就到了关垭、翻越那座界碑岭后就**巴东野三关古镇。然后从野三关镇的大龙垭到野三河,再过建始的红岩镇、恩施崔家坝,经过利川团堡**利川盆地,经过利川市区后要翻过齐岳山麓、过古镇谋道,沿着磨刀溪、经过苏拉口后就走完了这段近500公里的古道****市万州地界了。

为了躲避三峡上水之险,当年无论是官员、兵士,还是商人,行客、村民等,多是由宜昌大南门渡江陆行进川的。明清时期,这条江南古道被称之为骡马大道,道路多用石板铺成,晴雨可通。不过,这条被官方称为施宜大道的道路有的路段还是相当艰难的。于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开始修筑巴东到恩施全程210公里的公路,该公路从长江边的巴东县城关至界碑垭处连接施宜大道。然而到了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的时候,逃难的人们、大批军火和各种物质都必须通过原来的那条古道从宜昌到贺家坪、再到界碑垭,于是一时间挑夫、背脚军运骡浩浩荡荡、规模空前。直到20世纪70年代,318国道全面贯通,江南的陆上通道才真正实现汽车运输。当然后来还有沪蓉高速、宜万铁路。

1928年,政府决定兴建全长670公里的汉宜公路,打通宜昌到武汉的陆路通道;可是直到1933年,因为抗战前线吃紧,宜昌征集民工13000余人,紧急修筑从鸦鹊岭至宜昌珍珠岭(珍珠路)37。6公里的汉宜公路。当时的路面经过人拉动三吨重的大石磙反复碾压、然后浇灌黄泥浆、铺垫黄沙,形成沙砾路面。汉宜公路宜昌分站设在如今儿童公园东北处,1934年1月,第一辆木炭客车从宜昌分站开出;而到了1938年,武汉大撤退期间,汉宜公路上大批汽车、马车、人力车装载各种物资离汉西撤,10万难民也是从汉宜公路西撤投奔宜昌,所以,汉宜路(夷陵大道)作用很大。

不过解放以后,宜昌的长途汽车客运站是在现在的实验小学的校门处,那旁边有一个不大的车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从宜昌到武汉的车票价格是九块九。

喜欢印象宜昌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印象宜昌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