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悦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风浪暗涌 (2)(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各种锻炼、考验的红卫兵们,响应领袖***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象当年妻子送郎当红军、父母送儿上战场一样,在共和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进行了一次地球上有史以来动员的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也最久远的人口大迁徙。在有人类以来的历史上,这次人口大迁徙的重要性,不亚于“十

自军东征”和“上帝之鞭”的“黄祸”。这次人口大迁徙所遗留的问题,如幽灵般长久的在共和国的领土上徘徊着。时隔多年以后的今日,当政者在考虑政治、经济、人口、教育等问题时,还经常被知青问题后遗症所困扰。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斯大林逝世以后,继承者赫鲁晓夫在党内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对苏联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借鉴此教训,中国的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将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议程中。

当时,中国共产党要求接班人通过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求接班人符合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文能武的标准。各级领导班子,要求老、中、青三结合。党组织进行“吐故纳新”补充“新鲜血液”。新鲜血液,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工、农、兵,来源于生产第一线径过锻炼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工农兵大学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

在农村的广阔的天地中劳动锻炼了多年的知识青年,在林彪葬身温都尔汗后,思想意识有所改变。生活窘困,家庭赡养,本人的身体、婚烟、前途,这诸多问题经常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波澜。革命理想产生的上山下乡热情降温后,知青们的眼睛转向了返城、回家等问题。工农兵大学生,则是知识青年返城的最佳途经,更是他们对今后命运的最佳选择。

从选拔优秀知识青年当工农兵大学生开始,知识青年返城的涓涓细流即以各种形式、寻找各种途径、从不同方向朝城市渗漉。有的知青因病办理返城手续。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及需要赡养的鳏寡老人,开始为申请子女返城而奔走。一些女知识青年,因被村匪、无赖、腐败官员凌辱而到处上访告状。这些情况、案例,引起中共当局上层的重视,——一些腐败、臭名昭著的官员被处分;作恶一方的歹徒、村匪被绳之以法;发了关于处理知识青年问题的文件,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青年问题的“知青办”。当局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知识青年问题。

象当初吹动着青萍末端的微风一样,夏锄时暗相传递的招收工农兵学员的讯息,如冰河解冻前的春风般,报告鲁村知识青年返城的浪潮即将到来。

喜欢悦泪请大家收藏:(m.yuchuanshuyuan.com)悦泪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